为什么有些游戏上了NS之后,就变得更“好玩”了?

内容速读:

我还记得,是《蔚蓝》拿到那个实至名归的年度独立游戏奖前的一周,我通关了它的真结局。《蔚蓝》显然是个好游戏,而对我来说,它在Switch上的表现更加迷人。我甚至在Switch上全价买了《文明6》,偶尔坐飞机或者火车的时候打开,基本都是一不留神就玩到没电。而随着游戏库愈发丰富,把Switch作为首选的平台也显得越来越自然。

为什么有些游戏上了NS之后,就变得更“好玩”了?

重要的是玩游戏的心态。

虽然在Steam库里有一份《蔚蓝》(甚至后来Epic又送了一份),但我真正把它玩到通关的平台,其实是Switch。

我还记得,是《蔚蓝》拿到那个实至名归的年度独立游戏奖前的一周,我通关了它的真结局。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去哪都带着Switch,有空闲时间就拿出来跳上几关,通勤的时候还曾经因为过于沉迷而坐过了站。

《蔚蓝》显然是个好游戏,而对我来说,它在Switch上的表现更加迷人。

为什么有些游戏上了NS之后,就变得更“好玩”了?

它的PC版感觉更接近一场试炼,你坐在一把椅子上,对着屏幕不停跳跃,冲刺,然后死掉重来;而当可以把它握在手中之后,体验变得好了很多,甚至更贴近它本来想要传达的感觉:平常心、和解、不必死磕……随时可以拿起来,就也随时可以放下。

我甚至在Switch上全价买了《文明6》,偶尔坐飞机或者火车的时候打开,基本都是一不留神就玩到没电。有一次在去成都的飞机上遇到了另一个也玩《文明6》的哥们,看着他在小桌板上对着笔记本电脑,蜷起身子点触控板的样子,再想想我自己的庞大体型,那时候的我甚至有些庆幸。

而随着游戏库愈发丰富,把Switch作为首选的平台也显得越来越自然。很多作品,玩家看看PC上有,Switch上也有,就很难不去想想:如果价格差不多的话,选那个能躺着玩走着玩倒立着玩的版本,岂不更好一些?

举个例子:前几天刚登陆Switch的《中国式家长》,就显然来到了一个比原生平台还要合拍的地方。

两年前《中国式家长》发售的时候,在国内流行过一阵子。如果你当时“跟风”玩过一段的话,十有八九还能记得为了把自家小孩送进清华北大而经历的千辛万苦。

但到了后面女儿DLC更新的时候,也许你也和我一样,因为玩法变化不大而没再回坑,只是看看视频或者介绍,过了过干瘾——毕竟,养一轮小孩就意味着要坐在电脑前点一下午鼠标,而大部分人很难凑出这个时间来。

而《中国式家长》这次移植到Switch,正好也成为了一个重温“养儿梦”的机会。毕竟,它几乎符合“一看就很适合Switch”的全部标准:轻量、简洁、以创意见长、不需要长时间聚精会神去玩……

老玩家大概会想:这形容的不就是独立游戏么?

没办法,相性实在是太合适了。

受开发规模的限制,独立游戏往往对机能的要求并不高,相比起“连毛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表现力,更倾向于靠艺术风格和玩法创意取胜,这让它们在一开始就有了轻量化的底子。

更何况,有些放在27寸屏幕上显得有点“大果粒”的像素风画面,在6.2寸的Switch上看起来可就精致多了……

而任天堂一届一届的Indie World,还有许多国内外的优质独立作品纷纷移植的决定,也都说明了大家其实很买这个“随时随地都能玩”的帐。比如前一阵子国内的《圣女战旗》,就在Switch港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上面提到的《蔚蓝》,干脆开发者都直言Switch版是销量最高的版本。

为什么有些游戏上了NS之后,就变得更“好玩”了?

Switch商店排行榜前6就有两款国内独立游戏:《圣女战旗》和《中国式家长》

这也让我想起在聊起Switch的时候,有些玩家会玩一下梗:“Switch,不就是个掌机嘛!”——这是在说Switch机能有限,对大型3A游戏们来说很难算是首选平台,就算移植过去也难免有削足适履般的尴尬。

为什么有些游戏上了NS之后,就变得更“好玩”了?

《巫师3》这种已经算逼近极限了

可与之相对地,却不太常听到有人很理直气壮地去说“毕竟Switch是掌机啊”这样的话,仿佛“机能有限”这个词在所有语境下都是“不够好”的同义词。

这或许是因为在许多场合,Switch都作为任天堂的代表去和另两款主机——PS4和Xbox One——相提并论,再加上同样有可以坐在电视前玩的模式,就让人忘记了它们定位本就不同的事实。

比起硬件配置动辄“比上代提高50%”这种风格的提升,“能拿在手里玩”的区别显然是“从0到1”式的飞跃。能把玩家从“电脑桌前点鼠标”的体验中解放出来,即使游戏内容和原版没什么区别,体验上也几乎是脱胎换骨式的改变了。

有朋友可能会问:既然都要便携性了,那手机岂不是最便携的?

在游戏这一方面,手机和Switch确实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即使不说操作感之类的主观因素,两者在移植难度上的区别就已经很大了。

这一点,即使朴素地想一想也能感觉得到。毕竟在Switch上,开发者只需要考虑一套设计规范,省去了很多机型适配之类的麻烦事儿,更别提国内关于版号的限制了……

这种“麻烦度”的差别,会很直接地体现在移植的速度上。很多手游化呼声颇高的,甚至发布前就表示要做手游版的作品,最后都会在移动端的移植上卡住相当久的时间,基本都是出于这些原因。

这种趋势在大陆地区更是如此。眼下国行Switch的游戏库相对不足,用户群体还在蓝海期,再加上接下来健身环等作品拉动的一大批蓝海玩家,对厂商来说有着相当的吸引力。比如此前的《霓虹深渊》,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在登陆国行Switch后卖出了很不错的销量。

实际上这次《中国式家长》的Switch版也属于弯道超车,比大家苦等许久的移动端更早问世。这对玩家和厂商来说,都显得十分合理:既然在Switch上体验更好,移植起来也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长期以来,独立游戏移植Switch的成绩其实都不太外显。这一部分是因为单个作品体量都不算大,不会像3A游戏一样格外受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可能大家一提Switch游戏,还是下意识比较愿意去举塞尔达、健身环这样“独一无二”的例子。

但事实是,除了荒野之息这种人尽皆知的“面子”之外,有质更有量的第三方作品越来越承担起了充实Switch“里子”的作用,这其实无形中放大了Switch的游玩价值。

也正因如此,未来我们应该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让自己的优秀作品瞄准Switch这个平台。随着Switch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早期试水得到的甜头,这个过程说不定会比想象中要快很多——今天你能玩到的《中国式家长》《圣女战旗》《霓虹深渊》,也许只是国产优秀游戏登陆Switch的第一步而已。

相关推荐

《最后的生还者2》开发规模惊人:超2000人参与制作

据外媒vg247报道,《最后的生还者2》除了顽皮狗之外,还有14个外包厂商参与了游戏制作,开发总人数超2000人 。还有12个外包工作室协助完成游戏的各个方面:有些工作室只有2个人,有些有50多人。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系列能迅速巩固这就在游戏史上的地位了。《最后的生还者2》已于2020年6月19日登陆P...

2021年了,为什么这些公司还在制作卡带游戏?

你可以用很多方法来玩经典的老游戏,比如使用迷你主机、复古掌机Evercade,或者在新一代的主机上体验它们的数字重制版。但某些游戏如今被玩家们奉为经典,在发售的那个年代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市场存量有限。有些游戏只在小众平台出现,或是因为发行商的原因早已从历史舞台消失。这些公司之所以愿意为过时的硬件生...

问拳头:游戏中被赞最多的英雄是悠米,而最少的是杰斯

欢迎来到问拳头!这周,和大家说说为什么有些外观及玩法更新的技能改动变化更大,哪些英雄被赞最多,还有召唤师峡谷是否会再次飘雪。极限闪击就是最近应用这种理念的一个例子——作为事件特色模式,它会更多地回到大家身边——如今来到了美丽(而神秘)的艾欧尼亚丛林。上个季前赛的元素峡谷更新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技术...

口碑并未延续,为什么《生化危机3:重制版》让玩家们有些失望?

目前《生化危机3:重制版》在Steam上只拿到了“多半好评”的玩家评价,远远比不上《生化危机2:重制版》的口碑。流程短也不是不可以,steam上蛮多好评的独立游戏就很“短”,那么《生化危机3:重制版》流程短怎么就被玩家诟病呢?这就要谈到价格,收录了多人玩法《Resident Evil Resista...

面对Steam盗号的巨大黑色利益链条,作为玩家如何自保?

最近半年以来,Steam账号被盗已经成了高发事件,基本上每天都能在贴吧中看到几个因账号被盗而求助的玩家,我身边的不少同事、朋友也都中了招。有些人费尽力气找回了账号,可号上已经挂着红色的VAC或开发者封禁字样。这就是本文的主题,为什么盗号者如此猖獗,Steam盗号又怎么防范呢?要说明这些问题,首先要从...

仅Taptap就近百万安装量!这款游戏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破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游戏就是这一位——《超级幻影猫2》初印象在看宣传视频时我不禁想到了,猫版的马里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让人抓狂的喵里奥??)《超级幻影猫2》虽然是一款动作冒险游戏,但是真的一点都不难上手。但是这款游戏里面并不是所有的怪物都会攻击我们,还会有些怪物对我们有帮助,帮助我们跳...

第五人格新手教程被喷,这么多年不改,老玩家都快看不下去了

在一款游戏中,新手教程是必备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快速的了解这款游戏“怎么玩”。最近第五人格就遇到了……很多老玩家认为它的新手教程不合理,坑了不少新进入的玩家。有些萌新在网上询问,为什么在第五人格中的屠夫都要守尸,而后大家都在讲新手教程害人。在第五人人格的教程里面,对局实在是太简单了,屠夫随便追求生者...

Steam上有些游戏国区销量前十,为什么还不出中文?原因只有3点

  当你在steam上找到一款很好玩的时候,最怕遇到什么情况?  Steam上就有不少的作品是不带有中文的,明明销量不错,国区玩家也有很多,为什么就是不能带有中文呢?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不出中文是因为游戏厂家对国区玩家的不重视?  Steam上售价为412元的《尼尔机械纪元》可一点都不便宜,但就是...

会员服务:数字游戏平台的“中场战事”

——孙子最近EA回到Steam之后,宣布今年秋天要在Steam上提供EA的会员体系EA Access,Steam上的EA游戏撒开玩。面对这些会员服务,我们今天来一起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在2020年这些PC和主机平台都要坚持会员体系?有些游戏媒体和财经媒体对这些盈利方式的改变都在叫好——比如《战地风云...

为什么有些游戏的新手引导令人讨厌?

其实在我的视野里,新手引导完全可以做成像合金装备幻痛一般饱含哲理又不缺表现,也可以做成如塞尔达传说,潜移默化又富含挑战。那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国内的产品仍要坚持这种传统且直接的做法呢?穿越火线手游叙事还是说明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设计新手引导,如何去权衡故事表现与信息传达之间的权重呢?

为什么有些游戏里的射击感很“水”?

在很多老玩家漫长的游玩经历中,总有那么几款射击游戏会让你从内心由衷地感慨:“这射击感太水了!”顺便还要问候一下制作人员的亲人。这里面包含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所谓“射击感”究竟是什么?游戏中的射击感与真实的枪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稍微理论一点,捋一捋跟射击感有关的那些事儿。这是火药武器无法逃离...

为什么有些人玩游戏只选择“简单模式”,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所谓的“故事模式”、“非常简单模式”、“初学者模式”——都是平等的。有些游戏会让玩家无法进入与情节相关的某些场景:《王国之心》系列会让玩家很难在简单模式下解锁最好的结局。简单模式或叙事模式设计得如此糟糕的原因在于游戏产业中或周边的一些设计者认为电子游戏的目的就是要做...

是什么让玩家通关后产生失落感?浅谈齐氏效应在电子游戏中的应用

“研究游戏心理学不一定能让人成为设计师,但却可以让玩家更容易辨识好坏”关于游玩游戏时产生代入感与通关后产生失落感的讨论,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话题,每一位热爱游戏的玩家,应该都曾在一款或更多的游戏中找到过代入感与失落感,但却很少有人能够辨明为什么有些游戏有着投入巨大的建模、光影与声效,高精度的真人动作捕...

你会下载游戏中的广告小游戏吗?

主要是,这些广告的游戏,还怪好玩的?)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游戏有广告呢?所以总的来说,游戏配广告才是原滋原味!但过多的插入广告,对游戏一定会有影响!当你在一款游戏中玩久了,换换口味操作一番,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烦人~而对于有些游戏的真爱粉来说,自家游戏终于接到广告了,也会发出“这游戏有广告啦?自家的...

梦幻西游:出货预言家越来越多,不是运气,CH真的看传音了?

有些游戏想要玩好的话,一定是要充钱的,而有些游戏则不然,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喜爱玩梦幻西游的玩家,真的是要每天都和所谓的金钱打交道,所以说我们这些愿意在游戏当中充钱的玩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当更加的谨慎一些吧。像这样一位玩家来说,在摆摊的时候卖错了一个东西可以说真的是非常的难受,为什么这么说呢?

盒子游戏,游戏玩家专属个性阅读社区


©CopyRight 2010- 2020 BOX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 鄂ICP备20200155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