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第10期:少年砍砍的“中二”之旅

内容速读:

有人做游戏,是为了生计;有人做游戏,是为了挣大钱;有人做游戏,是为了钻研技术;有人做游戏,是因为玩不到自己想玩的游戏;有人做游戏,是为了抒发他们的所思所想。19岁的她尚未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对游戏远未到痴迷的程度。她不是技术大牛,不是资深玩家,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但她就是一心想做游戏。去年认识砍砍时,她正在准备高考,挂了学籍,每天去校外的培训机构上考前冲刺班,周末抽空做做游戏。

有人做游戏,是为了生计;有人做游戏,是为了挣大钱;有人做游戏,是为了钻研技术;有人做游戏,是因为玩不到自己想玩的游戏;有人做游戏,是为了抒发他们的所思所想。

砍砍做游戏,不是因为这些。19岁的她尚未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对游戏远未到痴迷的程度。她不是技术大牛,不是资深玩家,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但她就是一心想做游戏。

去年认识砍砍时,她正在准备高考,挂了学籍,每天去校外的培训机构上考前冲刺班,周末抽空做做游戏。那是一款推理向的冒险解谜游戏,做了一个多月,半途而废,就像她做过的另外七八款游戏那样。

 

她喜欢画各种各样的人的各种各样的死法,喜欢黑暗压抑的氛围

“那时候太傻逼了,我都不想说那时候的事,太傻逼了。”砍砍说。

六年前读初中时,她和班上的男生提起自己在做游戏。男生们笑她,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太简单了,我们也能做。

她不服气地回敬了一句,你们根本一窍不通。男生们嘲笑她,你有本事,那你做个《魔兽世界》出来啊。

她很生气,觉得这些人根本不懂游戏。

现在的她觉得自己那会儿很傻,这种事没必要和别人说。何况,当时的做游戏只不过是瞎玩,算不上真正的做游戏。

今年年初,参加GameJam北京站活动的砍砍(左)。摄/付云
今年年初,参加GameJam北京站活动的砍砍(左)。摄/付云

小学时,砍砍经常逃课去街机厅打游戏,家里买了电脑后,她又迷上了电脑游戏。不过小时候玩的那些游戏名字,她几乎全忘了,只记得《仙剑奇侠传》《黑鹰传奇》和《呼啸战神》。

她喜欢画画,母亲给她买了数位板,她就自己在电脑上学着涂鸦,画的不是女孩子喜欢的那些可爱或小清新的东西,而是各种各样的人的各种各样的死法,她喜欢那种黑暗压抑的氛围。

初二,为了争取保送名额,她报名参加了NOIp(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她所在的那所学校很普通,没有开设NOIp培训课程,她就跟着网上认识的一位姐姐学习编程。

砍砍的朋友大多是“网上认识的、看动漫认识的、玩游戏认识的、做游戏认识的”,现实中的朋友很少。从小到大,因为厌学、成绩差,她和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格格不入,甚至有老师建议家人送她去看心理医生。

学了半年编程,写了“半个计算器”,就在砍砍渐渐对代码产生兴趣时,NOIp宣布取消省级比赛一等奖保送大学的制度。

砍砍失去了继续学下去的动力,却意外发现了另一件好玩的事儿:做游戏。凭借之前掌握的一点绘画和编程的经验,她用《GameMaker》《RPG Maker》《Action Game Maker》陆陆续续做了一些半成品。

这些半成品的风格同她的涂鸦一样,黑暗压抑。

 

独立游戏吸引她的地方,在于它所代表的那种特立独行的做派

“初中有了教训,高中不再和别人提做游戏的事。”砍砍说。曾经引以为豪的那些事情,渐渐变成了“黑历史”。

初中发生的另一件事是父母离异。砍砍恨父亲,父亲在她眼里是个“人渣”,经常打她。她认为自己孤僻叛逆、行事极端的性格,与童年所受的家庭暴力不无关系。

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之间有了一些正常交流,但能够一起聊游戏的朋友仍然不多,因为她偏爱的风格同他们相去甚远。大家都在玩《魔兽世界》和《英雄联盟》时,她在玩《地狱边境》;大家都在看《名侦探柯南》和《火影忍者》时,她在看《暗夜恐惧》。

一天,她偶然闯进了一个讨论独立游戏的论坛。那里的人们很友善,说着她能听得懂的话,也会认真地听她讲话,听她讲自己的抱负,听她抱怨别人的不理解,为她的作品喝彩,给她提供各种建议和帮助。

砍砍高二时创作的《Pain》,这也是她唯一一款制作完整的游戏
砍砍高二时创作的《Pain》,这也是她唯一一款制作完整的游戏

砍砍喜欢上了“独立游戏”这个头衔,尤其是它所代表的那种特立独行的做派,尽管那时的她对独立游戏只有一些很模糊的概念,知道“独立游戏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做出来不一定有人喜欢,有人喜欢不一定有钱赚”。

高二上半学期,她断断续续花了4个月的时间开发了一款冒险解谜游戏,取名《Pain》(痛觉),30多MB,半个多小时的流程,黑白画风,场景由一团团黑雾构成,人物也以黑影呈现,形同鬼魅。

“世界被黑夜笼罩,主角的朋友都死了,然而主角要活下去。我想表达的是,人心可以主导很多事情的发生。”这是砍砍赋予这款游戏的主题,可惜剧情并不完整,因为做到一半,她觉得“这个游戏已经做毁了”,便草草收尾。

她把《Pain》发在自己常去的那家独立游戏论坛上,收获了一些掌声和鼓励。她又请朋友帮忙,把游戏译成英文,发在国外的一家独立游戏网站上,只有一条评论,询问哪里可以下载到这款游戏。

 

她不太确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只是“不想和那些人一样,被固定”

砍砍从小讨厌学校,讨厌被戴着“有色眼镜”的老师刻意针对,讨厌同那些只会玩“脑残游戏”的男生打交道。

一次,她因为成绩差在学校被老师“鄙视得很惨”。回家后,她向一起做游戏的网友诉苦。对方安慰她,你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然彼此不是一条线上的人,没必须理会。

她这才慢慢平静下来,心想,对啊,既然那些人根本不懂自己的理想,又何必在意他们说些什么。

但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她不太确定,只知道“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不想和那些人一样,被固定”。

2012年,砍砍(后排左三)在上海参加独立游戏节。人群中间,她年龄最小,个子也最矮
2012年砍砍(后排左三)在上海参加独立游戏节。人群中间,她年龄最小,个子也最矮

自从接触了独立游戏这个圈子后,理想似乎变得清晰起来。

2012年年底,16岁的砍砍带着《Pain》和母亲一同去上海参加中国独立游戏节。她同那群在网上聊得热火朝天的做独立游戏的朋友见了面,他们中间,有大叔、有正太、有御姐,她是年龄最小的。

大家吃了一惊,论坛上那个说话口吻如同大叔、对黑暗系游戏情有独钟的砍砍,竟然是一名高中女生。

晚上聚会时,砍砍把《Pain》拿出来给大家玩。“他们都说很好很好,我也很开心。不过现在再看,其实那个游戏挺无聊的,我居然还拿给他们看,好傻。”

玩了其他人的参赛作品后,砍砍找到了追赶的目标。她决定做一款新游戏,参加明年的独立游戏节。

她开始自学Unity引擎,还找了一堆策划、叙事、音乐、营销的资料,打算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全能游戏开发者”。

2013年年初,她联系上一位在新加坡做程序的网友,两人准备合作开发一款恐怖风格的冒险游戏。

 

正经做下去,才发现艰苦越来越多,乐趣越来越少

“那时候一心想做游戏,觉得上不上高中、考不考大学都无所谓,把游戏做了就可以了。”砍砍说。

刚开始,她觉得做游戏是一件虽然艰苦但充满乐趣的事,正经做下去,才发现艰苦越来越多,乐趣越来越少。有时候,她看见自己手头正在做的东西就觉得恶心。“感觉只要不做游戏什么都好,好不容易强迫自己做,又受到各种打击,东改西改越改问题越多。”

一个多月后,这款恐怖游戏终于有了点眉目,可砍砍忽然觉得没意思,便放弃了。之后,她又尝试了若干想法,全都是只做了个开头,画了五六个场景,胎死腹中。

“有了个点子,就想着马上要去做。很多东西完全凭感觉,边想边做,结果发现走不通。这时又有了其它新的点子,突然就不喜欢手头的项目了。就这样,一个个全坑了。”砍砍总结道。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砍砍构思的一款末日题材的惊悚游戏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砍砍构思的一款末日题材的惊悚游戏

2013年7月,中国独立游戏节报名截止日期将近,砍砍从网上消失了。她说,那是她最迷茫的一段日子,游戏没能做成,高考却在一天天临近。

在母亲的劝说下,她暂时放下了做游戏的念头,备战艺术类高考,一边在学校上文化课,一边在画室学习绘画。

2014年年初的专业考试,她考得不错,素描考了全组第一。但文化课对她来说是个难题。又一次与老师闹翻后,她索性挂了学籍,在校外的培训机构上了个考前冲刺班,每天下午在一个地方集训,晚上在另一个地方自习。

周末,她仍然会抽空做做游戏。这次做的是一款推理向的冒险游戏,采用实景画面。她特意联系了一位在日本做独立游戏的网友,请对方帮忙拍摄素材,但最后还是“坑”了。

 

砍砍眼中的母亲是一个“特开明”的人,懂得尊重她的选择

去年的高考,砍砍考得并不理想,被一所民办三本美院录取。

但母亲还是很为她高兴。在砍砍眼里,母亲是一个“特开明”的人,一直很尊重她的选择。只有高二那年,她打算辍学做游戏,母亲心里着急,对她施加了些许压力。“后来,我决定参加艺考,她很开心。考上大学,她很开心。去读大学,她还是很开心。”

大学前的那个暑假,砍砍开始构思一款新游戏,“沙盒风格的点触式冒险游戏”。

她画了一些场景,制作了一小段视频,把这些素材投给了某个“移动游戏开发者大会”的独立游戏赛事,署名“HQSOUL工作室”。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主办方的一篇新闻稿中出现了她这款游戏的名字。“虽然只是宣传网页提到了我的游戏,也开心。”

这款游戏做了半年,又夭折了。

12岁的砍砍与母亲在火车站前的合影。父母离异后,砍砍跟随母亲长大
12岁的砍砍与母亲在火车站前的合影。父母离异后,砍砍跟随母亲长大

大学生活也很不顺利,没几个月,砍砍就决定退学,因为觉得“学校太烂了学不到什么东西,在那儿呆着纯属浪费时间”。

这一次,母亲坚决反对,要求她至少拿到毕业证书再说。

“我说再读下去我要挂了,她不信。”那段时间,砍砍萎靡不振,每天躺在床上发呆,连续二十多天,除了上厕所,几乎没出过寝室。因为逃课太多,她被学校记了处分。

母亲知道后,在大一上半学期结束时,为她办理了退学手续,但事先约法三章:不读书就去工作,不准在家玩。

 

“我发现我曾经努力逃避的一切,竟是我一直寻找的失却”

今年年初,大学的最后几天,砍砍坐火车去了趟北京,参加GameJam北京站的活动。

这次的活动主题是“What do we do now?”,她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组队,做了一款名为《灯塔》的小游戏,画风依旧阴郁灰暗。他们在游戏中给出的答案是:“What we do now, depends on who we meet.”

退学后,砍砍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但有时仍难免自怨自艾:“想想自己都这么大了,别人读书的读书、创业的创业、出国的出国,自己还是那个怂样。都怪自己,荒废了这么多时间。”

她没有出去找工作,做游戏自觉经验不足,做其它的又觉得没意思,原本有一个去游戏公司实习的机会,也因为她的退学而泡了汤。

母亲不再给她生活费,只供她吃住,其余开销让她自己去挣。

退学后的砍砍打算创作一款黑童话题材的游戏,去国外的众筹网站筹钱把它做完
退学后的砍砍打算创作一款黑童话题材的游戏,去国外的众筹网站筹钱把它做完

回家后,砍砍接了两个游戏外包的项目,挣了六七千。她打算一边接外包养活自己,一边做自己想做的游戏。等手头的游戏有了雏形,去国外的众筹网站筹钱,然后找些志同道合的人,踏踏实实地把它做完。

这次,她做的是一款黑童话题材的游戏,依然是阴森诡异的风格。镜头左右摇晃,定格在一片寒冷的荒原上,主角正四处寻找栖身之所。最后的字幕写道:“可我发现我曾经努力逃避的一切,竟是我一直寻找的失却。”

再后来,外包接不到,自己的游戏也因为之前忙着做外包而耽搁下来。最终,砍砍还是宅在了家里。

母亲让她复读一年,重新参加高考,但她不愿再在国内上学,她想去国外读一个与游戏设计相关的专业。她开始恶补英语,为明年年初的雅思考试做准备。

母亲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尽管一年数十万的留学费用,对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砍砍说,她会努力争取奖学金,分担母亲的压力。

“不过,游戏还是一直会慢慢做,会很慢的。”她说。

 

在经历孤独、思念、绝望、新生之后,主角终会找到另一个人

“我这个人比较邋遢,漫不经心,然后不合群,不过我有自己崇尚的东西。”砍砍说。

除了做游戏,她还爱好天文。她的微博转了不少“@NASA中文”的内容,做外包赚的钱,她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空气质量好的时候,她就会把它拿出来,对准夜空中那些遥远而神秘的亮点。在它们面前,人类显得渺小而孤独。

一年前的那款“沙盒风格的点触式冒险游戏”,砍砍把它设定为末日背景。这个世界只剩主角一人,自由自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但如果选错了路,就会触发一些奇怪的结局。

残垣断壁上写着几行字:“所有人都死了,我也不会死,找到我。”在经历孤独、思念、绝望、新生之后,主角最终将会找到另一个人。

她把这款游戏取名为《In the world, alone》。

砍砍与朋友合作的一款新游戏,画面鲜艳明亮,一改以往的阴郁风格
砍砍与朋友合作的一款新游戏,画面鲜艳明亮,一改以往的阴郁风格

有人做游戏,是为了生计;有人做游戏,是为了挣大钱;有人做游戏,是为了钻研技术;有人做游戏,是因为玩不到自己想玩的游戏;有人做游戏,是为了抒发他们的所思所想。

砍砍做游戏,不是因为这些。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或许是因为她想结识一些朋友,或许是因为她想在应试教育体制以外寻找某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或许仅仅是因为她喜欢“自己生产自己欣赏”的乐趣。

砍砍给母亲看过她做的那些游戏,母亲不懂游戏,但还是鼓励她,夸她做得好,最后给她提了点意见:你这些太灰暗了,你应该做个阳光点的游戏。

  《记录》往期回顾:

《记录》第1期:重演甲午战争的中国玩家

《记录》第2期:原来你和我一样(上)

《记录》第3期:“渐冻人”和他们的电脑

《记录》第4期:原来你和我一样(下)

《记录》第5期:“大城小胖”和他的小小爱好

《记录》第6期:一个抑郁症者的自白

《记录》第7期:当玩家成为老师

《记录》第8期:把新闻做得好玩儿一点

《记录》第9期:有点失落的普通玩家

    相关推荐

    梦幻西游:职业玩家的生活(10开化圣)发送各种攻略(27)

    梦幻西游:职业10开化圣玩家,目标千亿经验,每天记录,持续更新,绝不太监。我玩梦幻西游已经十年多了。梦幻西游:茂哥说梦幻第113期,如何发现梦幻西游的财富密码?将要细致的讲解关于梦幻西游装备,宝宝,灵饰,任务,记录十开化圣之路,欢迎大家长期关注。

    校园惊悚谜团!《游戏派对》惊魂夜第10期(上)

    本系列为《惊魂夜》系列。迷雾之中寻找自我,《层层恐惧2》为玩家上演一段心理惊悚之旅迷雾之中寻找自我,《层层恐惧2》为玩家上演一段心理惊悚之旅《记录》第16期:烈火往事(上)十几年前的国内街机圈,上海南京西路的烈火是高手云集和交流中心之地;十几年后的今天,衰败已久的烈火机厅已对外暂停营业。

    《记录》第14期:2015,与游戏有关的那些逝者

    记录下这些逝去的名字,和他们为这个世界、为我们热爱的游戏所作的贡献。19岁加入香港无线电视配音组,30岁开始为粤语版《哆啦A梦》的“蓝胖子”配音,三十多年来,林保全的声音陪伴过数代粤语观众的童年。1998年,香港智傲发行过官方授权游戏《哆啦A梦大富翁》,销量逾10万套,创下当时香港单机游戏的销售纪录...

    《记录》第12期:Steam上的买家、卖家与玩家

    “以前我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叫‘game’,专门是各种下载的游戏。现在这个文件夹已经越来越小,反倒是Steam文件夹一天比一天大了。”10月24日,一位玩家在论坛上发帖感慨Steam对自己的影响。最近一个月,Steam再次成为国内玩家关注的焦点。截至12月2日,他的Steam账号已有1622款游戏,获...

    《记录》第3期:“渐冻人”和他们的电脑

    因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人而传播开的“冰桶挑战”,在8月17日接力至中国,互联网大佬纷纷响应并踊跃点名。这场为了唤起人们对“ALS”的重视而发起的公益活动,逐渐演变为社交网络时代的一场游戏、一场作秀、一场表演者与观者的集体狂欢。“ALS”,中文名“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渐...

    《记录》第8期:把新闻做得好玩儿一点

    “谢谢所有能够沉下心来玩这个游戏的人,我们除了阅兵,还可以从另一种视角纪念反法西斯的胜利。”9月8日,网易新闻首页推送了一款名为《逃跑人的日常》的游戏,为长达4个月的“二战结束70周年”系列专题画上了句号。6月初上线的《二战杂货铺》带有明显的游戏特征。

    《记录》第6期:一个抑郁症者的自白

    8月28日,翻译家孙仲旭因抑郁弃世,年仅41岁。在此之前半个月,美国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同样因抑郁自杀身亡。罗宾·威廉姆斯去世当天,8月11日,美国独立游戏开发者柔依·奎恩发了一条推特:“我们的游戏已被获准登录Steam平台,原打算今天发布,可现在……”她的这款游戏叫《抑郁自白》。《抑郁自白》是一...

    《记录》第13期:我爱你,与你有何相干

    神喵的微博个人资料写着的“首都第三体校”,并非他的毕业院校,而是“三体迷”津津乐道的一段往事。百度贴吧有一个“三体吧”,原本是北京市第三体校的地盘。“三体吧”自此改旗易帜,成为“三体迷”的根据地。那一年,刘慈欣的《三体》刚刚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已经拥有了一批追随者,神喵是其中之一。八年后,...

    《记录》第1期:重演甲午战争的中国玩家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外的丰岛海面袭击中国北洋水师舰船,甲午战争由此打响。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一群中国年轻人试图以游戏的方式重演这场战争。与以往众多中国视角的甲午战争作品不同,这一次,人们不仅可以统率清军抗敌御侮,还可以扮演日本,以征服东北亚为目标。不仅如此,他们还决定将日本列为...

    《记录》第9期:有点失落的普通玩家

    次世代游戏机的目标是“占领客厅”,但小马家没有客厅。他在上海租住的这套房子五六十平米,两居室,没厅。Xbox One放在夫妻俩的卧室里,对面是婴儿床和饭桌。平时,小马就坐在地上,背靠婴儿床玩游戏。一年前,也就是2014年9月29日的上午,快递员把一件包裹送到了小马家。小马把照片发上自己的微博,写道:...

    《记录》第5期:“大城小胖”和他的小小爱好

    “你的梦想在别人眼里可能屁都不是,你反复告诉别人,你的梦想有多伟大多重要,毫无意义。”一个月前,《Deviant Steel》的开发陷入困境。凌晨两点多,他发了条微博:“游戏很可能就到这里了,最后我还是死在了自己的‘爱好’上。”他说,他只是想做一款自己喜欢的游戏,只是出于这样一个小小的爱好,与伟大无...

    《记录》第7期:当玩家成为老师

    学生时代的你,或许曾抱怨老师对游戏的不理解,或许曾暗自想过:如果我今后当了老师,一定尊重学生玩游戏的权利。教师节之际,笔者邀请了5位老师聊了聊各自的经历。他们都是热爱游戏的玩家,与身处应试教育重压下的基层教师相比,他们的教学环境也相对宽松。——谨以此文献给教师节。成为老师后,白静对游戏兴趣不减,下班...

    《记录》第2期:原来你和我一样(上)

    “前面是个高档小区,可就是没有盲道。”张海彬低着头,挽住我的胳膊,边走边说。目的地并不远,十分钟的路程,拐五六个弯。盲人推拿店的店长事先叮嘱过我,看见什么路牌应该往哪儿拐,看见哪幢楼应该往前走,看见哪家店就快到了。店长和我一样,是明眼人。“你们找路,主要靠明显的标志物。我找路,离不开手机。”二十三岁...

    《记录》第4期:原来你和我一样(下)

    点击阅读:《记录》第2期:原来你和我一样(上) “一方面,这根手杖可以表明我视力障碍的这样一种身份。其次,站在这个舞台上,如果没有一个支撑物的话,我会感到有些孤单。”今年6月,张平握着盲杖,站在上海TED大会的讲台上,对台下观众说道。张平32岁,全盲,仅余光感。

    《记录》第11期:一款非主旋律游戏的消失

    范特西(化名)说。范特西24岁,清华大学某工科院系在读博士生。去年,他创作的一款谍战题材的游戏《潜伏之赤途》在网上火了起来,被誉为“国产神作”,尤其是它的剧情和台词,备受推崇。今年9月,这款游戏突然从网上消失了。2013年7月,范特西本科毕业,直接读博。

    盒子游戏,游戏玩家专属个性阅读社区


    ©CopyRight 2010- 2020 BOX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 鄂ICP备20200155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