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内容速读:

作者:陈风如果说起2019年最具争议的游戏,《死亡搁浅》必然榜上有名。是注重与人的情感冲突还是注重游戏深层次娱乐体验,这个尺度只能说因人而异了,而《死亡搁浅》或许就是小岛给大家的一个开放式选择题。FAMI通给了《死亡搁浅》满分的评价,称其为"超3A之作,独一无二。当然,说到对《死亡搁浅》的评分就不得不提到国内媒体游民星空了,游民直接给了满分10分,并称赞其是一款将"联系"贯穿始终,甚至贯穿游戏内外的大师之作。

作者:陈风

如果说起2019年最具争议的游戏,《死亡搁浅》必然榜上有名。

喜欢的人称赞其是一场"跨越空间链接孤独的科幻歌剧",而不喜欢的人则直言:这只是一个"步行模拟器"。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争论不仅在玩家群体中出现,媒体评论也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是注重与人的情感冲突还是注重游戏深层次娱乐体验,这个尺度只能说因人而异了,而《死亡搁浅》或许就是小岛给大家的一个开放式选择题。

FAMI通给了《死亡搁浅》满分的评价,称其为"超3A之作,独一无二。"

IGN则只给了6.8分,称游戏玩法难以支撑其重量。

当然,说到对《死亡搁浅》的评分就不得不提到国内媒体游民星空了,游民直接给了满分10分,并称赞其是一款将"联系"贯穿始终,甚至贯穿游戏内外的大师之作。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这下,小岛秀夫游民站长的身份算是实锤了。

长久以来,玩家一直把媒体的评分当做游戏优秀与否的量化表现,可当如今媒体自己都意见不一的时候,它还能成为衡量游戏价值的标尺么?

而近几年媒体评分与玩家评分南辕北辙的事情也不少见,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这样的媒体评分还值得相信么?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聊个人眼中的游戏测评与评分,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出自己的观点。

玩家群体众口难调

所谓众口难调,就是媒体永远不可能满足所有玩家的喜好。

游戏评测也同样和游戏产品一样,不管采用怎么样的角度都会面临着质疑。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游戏已经不再像刚出新手村那样,只有几个属性点可以点。现在的游戏种类,更像是一个满级号,虽然都有一个叫做游戏的共同名称,但其玩法、风格却大相径庭。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同样的,玩家本身的G点也是因人而异,有的看重游戏的可玩性,有的聚焦于视听体验,有的更喜欢从叙事剧情角度理解游戏,还有些人只是看重游戏的社交属性。既然出发的角度都不同,我们又怎么能指望玩家对于游戏的评价相同那?

笔者觉得《空洞骑士》天下第一,但可能在部分3D动作粉丝眼里,他们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款看上去像是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能拿到的9.4的高分。对于喜欢追求战斗快感的玩家来说,《Inside》的满分评价也是让人非常疑惑。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一千个人心中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是数量远远不止千人的玩家群体。

评分标准受测评者主观影响

或许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游戏媒体很难制定一个标准去约束着游戏产品的对与错。

IGN作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游戏媒体,其评测一直是行业的标杆,但即使是IGN,其评分规则也是由一位编辑撰写完成的,因为他们腾不出人手来让几个人评一款游戏,而且认为效果也远不如选一个专业、资深的人来的强。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IGN的编辑们会声明自己想玩的游戏类型,所以我们可以确保测评人们在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具体而言,是他们了解并懂行的游戏。请最合适的人来测评游戏对IGN而言至关重要。"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以这种方式做出的测评,实际上只是代表了撰写这篇测评文章的作者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只是建立在作者个人的口味、眼界、经验、喜好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以一个权威的媒体形象发布而已。

但是媒体往往会刻意淡化这一点,不敢强调评分编辑。由于媒体评分是一个或几个编辑在有限时间里评出的,编辑个人的喜好观点明显会有波动并影响最终评分。一旦强调编辑,其权威性将会被淡化,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靠编辑自身的经验去判断的方式,很难保证其客观性以及正确性,正如给《刺客信条:大革命》打9分的PSXextreme网站的主编Ben Dutka,由于游戏发售后口碑持续走低,不得不承认自己打9分太不合理而删除文章。

说到底评测编辑也只是一个玩家,评测再怎么客观也只能代表他那一类玩家的想法。fami通那样由多个编辑共同打分的制度感觉更合理,但是只是有限。

评分愈发"流水线"

在2018年9月4日,著名游戏媒体Polygon发布了关于最近改版和网站系统升级的声明。在这项声明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是Polygon决定全面取消既有的游戏评分系统。

Polygon表示:"我们相信未来专注于批评与策展的新战略,会比之前几十年支持大部分游戏出版物的"10分评价制"更加出色,为读者提供的这种服务性目前已经明显到达瓶颈。为此,我们决定取消评分制度。"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Polygon不是第一个取消评分的媒体,可以预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就如同Polygon所言,如今的评分服务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其表现之一就是评分、测评愈发空洞苍白。

在如今开放世界概念盛行下,大部分的游戏作品内容都相当丰富,有着多周目、持续游玩的乐趣,然而很多时候,评分编辑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仔细钻研一款游戏。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这就导致了评测者实际上对游戏并不是完全了解,可评分的热度就那几天,无奈之下只能用很"流水化"的方式完成。例如参考官方的游戏介绍,套用一部分华而不实的赞美辞藻,再用一套相对固定的风格化模板组织语言结构,在关键部分套入一些个人观点即可完成,最终形成一个在合理区间内的白开水测评。

这里并不是说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在日常看到的一些所谓评测中,这种现象并不稀奇。

风波下的公信危机

即使强如IGN,在其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失误。

IGN曾为《生化2 重制版》打了8.8分,并评价说"本作浪费了利用好两个可操控角色的绝佳机会"。但结果却是评测员不知道有二周目解锁的设定,闹了笑话。

2018年8月,IGN的《死亡细胞》测评涉嫌抄袭油管播主Boomstick Gaming的视频,IGN被迫来了一拨删稿,道歉,开除测评员三连。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媒体的生命依赖于其权威性,而当失去了这种权威性之后,不可避免的会被玩家怀疑专业度不够。

另外,虽然IGN官方多次声称,营销部门和编辑部门是完全分开的,但谁都不能断言IGN的评分不掺杂任何利益因素。实际上这几年IGN给平庸之作打高分的事例也不少,这让许多玩家不禁怀疑,是否存在花钱买分的情况。

最明显的一次,就是前段时间的宝可梦剑盾。阉割的宝可梦数量、后期逐渐敷衍的道馆挑战、儿戏一般的反派、同质化极其严重的极巨化系统等等,这些都是被系列粉丝们吐槽无数次的缺点。虽然大家都调侃说"只要宝可梦的玩法和IP还在,这个游戏就一直都会有人买账",而且事实也确实是大家都"真香"了,总体来说游戏还可以,但是它实在是对不起这个IP,它本应该做得更好。

这样一款极具争议的游戏,IGN居然给出了9.3分的高评分,并给出了以下评语:《宝可梦剑/盾》是系列中的最佳作品,在不失去任何魅力的情况下,减少了繁复的传统。

Excuse me?有饭一起恰?

一个不被玩家信任的媒体,它做出的评分,又如何使玩家信服?

处境尴尬,评分是否还有必要?

任何一名评测编辑,都试图用客观公正的上帝视角去审视游戏。但遗憾的是,这个行业从来不会诞生上帝。

游戏评测对游戏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可否认。玩家需要一个相对权威的机构来对游戏产品进行评估。玩家可以在各家媒体中看到某款游戏的优劣,窥视着游戏公司的潮起潮落。而一篇有价值的评测,更能引起游戏公司对玩家需求的进一步交流,这对游戏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媒体真的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当游戏媒体不再客观,评分还有什么意义?

不论是低分信自己高分信媒体,还是低分信媒体高分信自己都有一定的道理。说到底玩家与其纠结于媒体的评分,倒不如形成自己的游戏审美和价值判断标准,知道什么游戏是适合自己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个玩家都有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甚至到提前试玩的机会去形成自己对于游戏的认知,而评测也不过是淹没在信息爆炸洪流中的一朵水花。

对于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的玩家而言,分数参考意义不大。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分数是游戏质量的量化,最为直观的一种判断标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时间与能力从实机演示中看出游戏质量的,尤其是大量的不那么核心的玩家。尽管笔者也认为分数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不可否认,它依旧有自己的价值。

你们买游戏会看评分吗?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

相关推荐

舆论引导还是真材实料?当媒体评测不再权威,玩家们究竟该相信谁

为了给玩家们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每一款游戏在正式上市之前,通常都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测试阶段。外部测试就是常见的:删档测试、不删档测试等等。通常在外部测试阶段,游戏厂商会大量收集玩家们的反馈,然后对游戏进行优化与调整,把玩家们普遍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通过数据采集,收集玩家的情况并进行上报。准确点说...

《最终幻想15》:当幻想落入现实

在《最终幻想15》发售前很久,我就已经预言过,这款作品很可能要面对口碑和销量上的双重创伤。其中关于日本游戏业和玩家群体变化的问题,我在关于《最终幻想13》、《最终幻想13-2》、《雷霆归来 最终幻想13》、《最终幻想14》和《最终幻想14 重生之境》的文章里已经说过多次了,不再赘述(我有搬《雷霆归来...

你们反乌托邦界到底还有没有新东西

时至今日,“反乌托邦”已经不再是个时髦的概念。通常意义上来说,反乌托邦指的并不是反对乌托邦,而是乌托邦的反面。当你拿到一个号称是反乌托邦游戏的作品时,你能够期待的东西无非就是那么几样:无所不能的极权政府、无处不在的宣传口号、一套规则严明的监控体系,以及无尽的道德抉择,而压迫和反抗则构成了永恒的主旋律...

《A Way Out》:逆时代的分屏游戏只是噱头吗?

小时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去朋友家玩的时候,家里的大人全都不在,于是两人兴奋地玩起了游戏机。这时候,你的小伙伴会贴心地放下他珍爱的“马里奥”或其他单人游戏,选择一个可以两人同乐的游戏,例如《魂斗罗》或《雪人兄弟》,然后递给你一个手柄。《A Way Out》是《兄弟:双子传说》创作者的“精神续...

cod现代战争系列一条令我许久难忘的故事线

并且国内那些游戏媒体的文章对于现代战争系列剧情的讨论,大多数也都是集中于 4代的SAS 陆战队或者后面两代的141线的桥段。不过,在我的心目,有一条剧情线,它给我当时的心灵所带来的冲击力和时隔多年留下的印象,远远超过普莱斯 肥皂等人的经历。当时对于cod的其他故事线,很多时候我的注意力重心其实并不在...

他在任天堂DSi上做出了风靡一时的肥鸽子小动画

对下面这两位主角有印象吗?尽管这些动画充当过各种表情包,也被众人谈论过一时,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Keke最早是在掌机DSi上绘制这些动图的——他使用的是DSi上面一款名为《Flipnote》的免费软件。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Keke从小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2008年,任天堂情报开发本部东京制作部在DS...

当游戏走进环保:天美工作室群加入“玩游戏,救地球”联盟说明了什么?

2021年3月2日,腾讯游戏旗下天美工作室群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正式加入了“玩游戏,救地球” 联盟——这是一个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14家知名游戏公司在201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大会上联合发起的组织,它的成员包括索尼、微软、育碧、Supercell、创梦天地等等,天美工作室群是首个加入联盟的中...

当游戏遇到暴力:大连Ingress玩家冲突事件

2016年3月5日,中国几乎所有的Ingress玩家社群中都流传着一条消息:两位大连Ingress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了肢体冲突,一方报警,最终双方至派出所调解。秦达报警,经民警调解,老张向秦达道歉,秦达则承诺放弃追究此事。这份经过被微信公众号“Ingress北京”以《强烈谴责!|突发恶意事件》为标...

《横扫千星:泰坦》:当游戏里的星球也能装配“行星发动机”

游戏中,你化身为一架失控的上古战争机甲,降临某个星系,建造成片的矿场和工厂,机器人、坦克、飞机、战舰像流水一样被生产出来。你的造物遮天蔽日,甚至改变了星球地表的颜色。不需要原因,强者相遇,战个痛快就完事了。这就是《横扫千星:泰坦》为我们带来的游戏体验。我觉得“横扫千星...

素人游戏策划指北

很多人都想做游戏。对很多人来说,“做游戏”只有两个步骤,首先,有一个好点子,然后,把游戏做出来。我们列出了一些新人们对游戏策划这一工种的常见疑问或者说误解,在此文中统一回答。■ 当游戏策划就可以整天玩游戏了吧?玩正在制作的游戏是被鼓励的行为,俗称“跑版本”。不过请一定要相信,玩自己做的游戏绝对不会是...

当《鱿鱼游戏》走进了现实,也一样残酷吗?

456个人正在玩一场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一二三,木头人”,我们在童年都玩过。的确,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的现象级剧集《鱿鱼游戏》。这个“一二三,木头人”就是剧中的第一场游戏,第一个人死亡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个游戏真的会杀人,惊恐万分的人们四下奔逃,一旦被人偶娃娃的眼睛捕捉,就会当场毙命。...

《单程票》:当国产游戏遭遇真实案件改编

“就像固定在原点的圆规,每一天,每一天,在这样单调的生活中,都在一圈圈地重复刻画着相同的轨迹。我们沉浸在这冗长而无声的平庸之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见解,善恶无奇,平平常常是人生的常态。这种观点固然不算错,但需要一点小小的修正。”这段话出自杜强的非虚构作品《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也是文字冒险游戏...

写在DNF嘉年华:当一款游戏步入第14年

由于疫情的缘故,活动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而线下空场。这让我想起前一天,DNF在上海豫园举办的“阿拉德市集”游园会——在此之前去过许多次豫园,对那里的南翔馒头店相当熟悉,但说真的,在那里看到游戏主题的宣传,这还是第一次。DNF在那里开设了几个游玩区,这让我甚至感受到了一丝探险乐园的味道。让我印象最...

这么好的设备不要浪费:十款适合画面党的移动游戏

朋友们,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吗?没错,我是个玩游戏的异类,我是截图党。每个人玩游戏都手不能停,可是当每个游戏玩通时,我还额外在各种存储介质上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游戏截图,多到让我失去了删除整理的兴趣。我是截图党,当我开始下一个游戏,我又会禁不住下手,留下游戏里美妙画面的瞬间。《神秘岛》的原作在之后20多年里...

《武极天下》:重走端游路?

在2006年的时候,我还是初二,偷偷拿零花钱充《传奇世界》点卡,还用买可乐送的点卡试着玩了《魔兽世界》,忽然斜刺里杀出了一款游戏,号称免费,无职业限制,城里大小网吧铺天盖地全是广告,于是我很高兴,兴冲冲地去玩了,真的当免费游戏玩,一周以后被人杀得彻底流失。那款游戏叫做《征途》,国产网游的里程碑作品。...

盒子游戏,游戏玩家专属个性阅读社区


©CopyRight 2010- 2020 BOX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 鄂ICP备2020015574号-1